Python 工匠:写好面向对象代码的原则(中)
前言
这是 “Python 工匠”系列的第 13 篇文章。[查看系列所有文章]
在 上一篇文章 里,我用一个虚拟小项目作为例子,讲解了“SOLID”设计原则中的前两位成员:S (单一职责原则) 与 O (开放-关闭原则)。
在这篇文章中,我将继续介绍 SOLID 原则的第三位成员:L(里氏替换原则)。
里氏替换原则与继承
在开始前,我觉得有必要先提一下 继承(Inheritance)。因为和前面两条非常抽象的原则不同,“里氏替换原则”是一条非常具体的,和类继承有关的原则。
在 OOP 世界里,继承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,它有点像一把无坚不摧的双刃剑,强大且危险。合理使用继承,可以大大减少类与类之间的重复代码,让程序事半功倍,而不当的继承关系,则会让类与类之间建立起错误的强耦合,带来大片难以理解和维护的代码。
正是因为这样,对继承的态度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。大多数人认为,继承和多态、封装等特性一样,属于面向对象编程的几大核心特征之一。而同时有另一部分人觉得,继承带来的 坏处远比好处多。甚至在 Go 这门相对年轻的编程语言里,设计者直接去掉了继承,提倡完全使用组合来替代。
从我个人的编程经验来看,继承确实极易被误用。要设计出合理的继承关系,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困难事儿。不过幸运的是,在这方面,”里氏替换原则”(后简称 L 原则) 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意义。
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内容。
L:里氏替换原则
同前面的 S 与 O 两个原则的命名方式不同,里氏替换原则 (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) 是直接用它的发明者 Barbara Liskov 命名的,原文看起来像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:
Let q(x) be a property provable about objects of x of type T. Then q(y) should be provable for objects y of type S where S is a subtype of T.
如果把它比较通俗的翻译过来,大概是这样:当你使用继承时,子类(派生类)对象应该可以在程序中替代父类(基类)对象使用,而不破坏程序原本的功能。
光说有点难理解,让我们用代码来看看一个在 Python 中违反 Liskov 原则的例子。
一个违反 L 原则的样例
假设我们在为一个 Web 站点设计用户模型。这个站点的用户分为两类:普通用户和站点管理员。所以在代码里,我们定义了两个用户类:普通用户类 User
和管理员类 Admin
。
class User(Model):
"""普通用户模型类
"""
def __init__(self, username: str):
self.username = username
def deactivate(self):
"""停用当前用户
"""
self.is_active = False
self.save()
class Admin(User):
"""管理员用户类
"""
def deactivate(self):
# 管理员用户不允许被停用
raise RuntimeError('admin can not be deactivated!')
因为普通用户的绝大多数操作在管理员上都适用,所以我们把 Admin
类设计成了继承自 User
类的子类。不过在“停用”操作方面,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之间又有所区别: 普通用户可以被停用,但管理员不行。
于是在 Admin
类里,我们重写了 deactivate
方法,使其抛出一个 RuntimeError
异常,让管理员对象无法被停用。
子类继承父类,然后重写父类的少量行为,这看上去正是类继承的典型用法。但不幸的是,这段代码违反了“里氏替换原则”。具体是怎么回事呢?让我们来看看。
不当继承关系如何违反 L 原则
现在,假设我们需要写一个新函数,它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对象作为参数,批量将它们停用。代码如下:
def deactivate_users(users: Iterable[User]):
"""批量停用多个用户
"""
for user in users:
user.deactivate()
很明显,上面的代码是有问题的。因为 deactivate_users
函数在参数注解里写到,它接受一切 可被迭代的 User 对象,那么管理员 Admin
是不是 User
对象?当然是,因为它是继承自 User
类的子类。
但是,如果你真的把 [User("foo"), Admin("bar_admin")]
这样的用户列表传到 deactivate_users
函数里,程序立马就会抛出 RuntimeError
异常,因为管理员对象 Admin("bar_admin")
压根不支持停用操作。
在 deactivate_users
函数看来,子类 Admin
无法随意替换父类 User
使用,所以现在的代码是不符合 L 原则的。
一个简单但错误的解决办法
要修复上面的函数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函数内部增加一个额外的类型判断:
def deactivate_users(users: Iterable[User]):
"""批量停用多个用户
"""
for user in users:
# 管理员用户不支持 deactivate 方法,跳过
if isinstance(user, Admin):
logger.info(f'skip deactivating admin user {user.username}')
continue
user.deactivate()
在修改版的 deactivate_users
函数里,如果它在循环时恰好发现某个用户是 Admin
类,就跳过这次操作。这样它就能正确处理那些混合了管理员的用户列表了。
但是,这样修改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。因为虽然到目前为止,只有 Admin
类型的用户不允许被停用。但是,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其他不能被停用的用户类型呢?比如:
- 公司员工不允许被停用
- VIP 用户不允许被停用
- 等等(… …)
而当这些新需求在未来不断出现时,我们就需要重复的修改 deactivate_users
函数,来不断适配这些无法被停用的新用户类型。
def deactivate_users(users: Iterable[User]):
for user in users:
# 在类型判断语句不断追加新用户类型
if isinstance(user, (Admin, VIPUser, Staff)):
... ...
现在,让我们再回忆一下前面的 SOLID 第二原则:“开放-关闭原则”。这条原则认为:好的代码应该对扩展开发,对修改关闭。而上面的函数很明显不符合这条原则。
到这里你会发现,SOLID 里的每条原则并非完全独立的个体,它们之间其实互有联系。比如,在这个例子里,我们先是违反了“里氏替换原则”,然后我们使用了错误的修复方式:增加类型判断。之后发现,这样的代码同样也无法符合“开放-关闭原则”。
正确的修改办法
既然为函数增加类型判断无法让代码变得更好,那我们就应该从别的方面入手。
“里氏替换原则”提到,子类 (Admin) 应该可以随意替换它的父类 (User),而不破坏程序 (deactivate_users) 本身的功能。 我们试过直接修改类的使用者来遵守这条原则,但是失败了。所以这次,让我们试着从源头上解决问题:重新设计类之间的继承关系。
具体点来说,子类不能只是简单通过抛出异常的方式对某个类方法进行“退化”。如果 “对象不能支持某种操作” 本身就是这个类型的 核心特征 之一,那我们在进行父类设计时,就应该把这个 核心特征 设计进去。
拿用户类型举例,“用户可能无法被停用” 就是 User
类的核心特征之一,所以在设计父类时,我们就应该把它作为类方法 (或属性) 写进去。
让我们看看调整后的代码:
class User(Model):
"""普通用户模型类
"""
def __init__(self, username: str):
self.username = username
def allow_deactivate(self) -> bool:
"""是否允许被停用
"""
return True
def deactivate(self):
"""将当前用户停用
"""
self.is_active = True
self.save()
class Admin(User):
"""管理员用户类
"""
def allow_deactivate(self) -> bool:
# 管理员用户不允许被停用
return False
def deactivate_users(users: Iterable[User]):
"""批量停用多个用户
"""
for user in users:
if not user.allow_deactivate():
logger.info(f'user {user.username} does not allow deactivating, skip.')
continue
user.deactivate()
在新代码里,我们在父类中增加了 allow_deactivate
方法,由它来决定当前的用户类型是否允许被停用。而在 deactivate_users
函数中,也不再需要通过脆弱的类型判断,来判定某类用户是否可以被停用。我们只需要调用 user.allow_deactivate()
方法,程序便能自动跳过那些不支持停用操作的用户对象。
在这样的设计中,User
类的子类 Admin
做到了可以完全替代父类使用,而不会破坏程序 deactivate_users
的功能。
所以我们可以说,修改后的类继承结构是符合里氏替换原则的。
另一种违反方式:子类修改方法返回值
除了上面的例子外,还有一种常见的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情况。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代码:
class User(Model):
"""普通用户模型类
"""
def __init__(self, username: str):
self.username = username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) -> List[int]:
"""查询所有与之相关的帖子 ID
"""
return [post.id for post in session.query(Post).filter(username=self.username)]
class Admin(User):
"""管理员用户类
"""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) -> Iterable[int]:
# 管理员与所有的帖子都有关,为了节约内存,使用生成器返回帖子 ID
for post in session.query(Post).all():
yield post.id
在这段代码里,我给用户类增加了一个新方法:list_related_posts
,调用它可以拿到所有和当前用户有关的帖子 ID。对于普通用户,方法返回的是自己发布过的所有帖子,而管理员则是站点里的所有帖子。
现在,假设我需要写一个函数,来获取和用户有关的所有帖子标题:
def list_user_post_titles(user: User) -> Iterable[str]:
"""获取与用户有关的所有帖子标题
"""
for post_id in user.list_related_posts():
yield session.query(Post).get(post_id).title
对于上面的 list_user_post_titles
函数来说,无论传入的 user
参数是 User
还是 Admin
类型,它都能正常工作。因为,虽然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类型的 list_related_posts
方法返回结果略有区别,但它们都是 “可迭代的帖子 ID”,所以函数里的循环在碰到不同的用户类型时都能正常进行。
既然如此,那上面的代码符合“里氏替换原则”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因为虽然在当前 list_user_post_titles
函数的视角看来,子类 Admin
可以任意替代父类 User
使用,但这只是特殊用例下的一个巧合,并没有通用性。请看看下面这个场景。
有一位新成员最近加入了项目开发,她需要实现一个新函数来获取与用户有关的所有帖子数量。当她读到 User
类代码时,发现 list_related_posts
方法返回一个包含所有帖子 ID 的列表,于是她就此写下了统计帖子数量的代码:
def get_user_posts_count(user: User) -> int:
"""获取与用户相关的帖子个数
"""
return len(user.list_related_posts())
在大多数情况下,当 user
参数只是普通用户类时,上面的函数是可以正常执行的。
不过有一天,有其他人偶然使用了一个管理员用户调用了上面的函数,马上就碰到了异常:TypeError: object of type 'generator' has no len()
。这时因为 Admin
虽然是 User
类型的子类,但它的 list_related_posts
方法返回却是一个可迭代的生成器,并不是列表对象。而生成器是不支持 len()
操作的。
所以,对于新的 get_user_posts_count
函数来说,现在的用户类继承结构仍然违反了 L 原则。
分析类方法返回结果
在我们的代码里,User
类和 Admin
类的 list_related_posts
返回的是两类不同的结果:
User 类
:返回一个包含帖子 ID 的列表对象Admin 类
:返回一个产生帖子 ID 的生成器
很明显,二者之间存在共通点:它们都是可被迭代的 int 对象(Iterable[int]
)。这也是为什么对于第一个获取用户帖子标题的函数来说,两个用户类可以互相交换使用的原因。
不过,针对某个特定函数,子类可以替代父类使用,并不等同于代码就符合“里氏替换原则”。要符合 L 原则,我们一定得让子类方法和父类返回同一类型的结果,支持同样的操作。或者更进一步,返回支持更多种操作的子类型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而现在的设计没做到这点,现在的子类返回值所支持的操作,只是父类的一个子集。Admin
子类的 list_related_posts
方法所返回的生成器,只支持父类 User
返回列表里的“迭代操作”,而不支持其他行为(比如 len()
)。所以我们没办法随意的用子类替换父类,自然也就无法符合里氏替换原则。
注意:此处说“生成器”支持的操作是“列表”的子集其实不是特别严谨,因为生成器还支持
.send()
等其他操作。不过在这里,我们可以只关注它的可迭代特性。
如何修改代码
为了让代码符合“里氏替换原则”。我们需要让子类和父类的同名方法,返回同一类结果。
class User(Model):
"""普通用户模型类
"""
def __init__(self, username: str):
self.username = username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) -> Iterable[int]:
"""查询所有与之相关的帖子 ID
"""
for post in session.query(Post).filter(username=self.username):
yield post.id
def get_related_posts_count(self) -> int:
"""获取与用户有关的帖子总数
"""
value = 0
for _ in self.list_related_posts():
value += 1
return value
class Admin(User):
"""管理员用户类
"""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) -> Iterable[int]:
# 管理员与所有的帖子都有关,为了节约内存,使用生成器返回
for post in session.query(Post).all():
yield post.id
而对于“获取与用户有关的帖子总数”这个需求,我们可以直接在父类 User
中定义一个 get_related_posts_count
方法,遍历帖子 ID,统计数量后返回。
方法参数与 L 原则
除了子类方法返回不一致的类型以外,子类对父类方法参数的变更也容易导致违反 L 原则。拿下面这段代码为例:
class User(Model):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, include_hidden: bool = False) -> List[int]:
# ... ...
class Admin(User):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) -> List[int]:
# ... ...
如果父类 User
的 list_related_posts
方法接收一个可选的 include_hidden
参数,那它的子类就不应该去掉这个参数。否则当某个函数调用依赖了 include_hidden
参数,但用户对象却是子类 Admin
类型时,程序就会报错。
为了让代码符合 L 原则,我们必须做到 让子类的方法参数签名和父类完全一致,或者更宽松。这样才能做到在任何使用参数调用父类方法的地方,随意用子类替换。
比如下面这样就是符合 L 原则的:
class User(Model):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, include_hidden: bool = False) -> List[int]:
# ... ...
class Admin(User):
def list_related_posts(self, include_hidden: bool = False, active_only = True) -> List[int]:
# 子类可以为方法增加额外的可选参数:active_only
# ... ...
总结
在这篇文章里,我通过两个具体场景,向你描述了 “SOLID” 设计原则中的第三位成员:里氏替换原则。
“里氏替换原则”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原则,它专门为 OOP 里的继承场景服务。当你设计类继承关系,尤其是编写子类代码时,请经常性的问自己这个问题:“如果我把项目里所有使用父类的地方换成这个子类,程序是否还能正常运行?”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么你就应该考虑调整一下现在的类设计了。调整方式有很多种,有时候你得把大类拆分为更小的类,有时候你得调换类之间的继承关系,有时候你得为父类添加新的方法和属性,就像文章里的第一个场景一样。只要开动脑筋,总会找到合适的办法。
让我们最后再总结一下吧:
- “L:里氏替换原则” 认为子类应该可以任意替换父类被使用
- 在类的使用方增加具体的类型判断(isinstance),通常不是最佳解决方案
-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,通常也会导致违反“开放-关闭”原则
- 考虑什么是类的核心特征,然后为父类增加新的方法和属性可以帮到你
- 子类方法应该和父类同名方法返回同一类型,或者返回支持更多操作的子类型也行
- 子类的方法参数应该和父类同名方法完全一致,或者更为宽松
看完文章的你,有没有什么想吐槽的?请留言或者在 项目 Github Issues 告诉我吧。
附录
- 题图来源: Photo by NeONBRAND on Unsplash
- 更多系列文章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piglei/one-python-craftsman
系列其他文章: